2021年,中国进入人口零增长区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在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前提下,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限制了农村养老的财力。2021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万元和1.9万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妨碍了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持续外流限制了农村养老的人力。2021年,乡村常住人口总数已降至不足5亿。在依赖互惠式养老的中国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外流导致老人难以获得子女的赡养。
在新征程上,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需要放在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位置。缩小城乡收入差异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要提高底层农民的收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扎实推进农民增收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党中央已经确立了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即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然而,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依然存在,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农村。为避免在农村出现两极分化,防止小农户在土地流转的趋势下被大资本裹挟,需要沿着把“蛋糕”做大的思路,科学合理利用好农村资源。路径之一便是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能够在农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解决农村养老的财力和人力问题。
我国在农村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农民可参与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分享。自2016年年底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许多村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服务经济等途径,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资产规模得以壮大。首先,集体经济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产生更多的公共服务收入。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享受收益分配,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是对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再次,集体经济所催生的产业可以为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最后,集体经济也可为组织成员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解放劳动力,用于向其他产业转移,获取更多的回报。上述作用不仅可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增收问题,解决农村养老的财力问题,还可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解决无人照料老人的难题。
尽管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养老方面有诸多优势,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东中西部省份极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补充;还有一些集体经济资产不属于经营性的,难以产生收益,因此也难以发挥对农村养老的保障作用。对此,需要在组织、人才、政策等方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首先,组织支撑。做强、做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等专业股份合作社,为组织成员开辟“保底分红 劳务收入 盈利的再次分配”的多元增收渠道。其次,人才支撑。有实效地开展集体经济的相关培训工作,鼓励和吸引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实现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参与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来。最后,政策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应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政策优惠,为其发展创造便利。(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