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系统持续压责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青海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呈现“三增五稳”良好态势。
过去一年,青海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注重在稳面积、提单产、调结构上下功夫,培育各类高产示范田,辐射带动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面对农资良种价格涨幅较大、牛羊肉价格下行、饲草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细化增收举措,将年度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的66%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健全完善10种联农带农模式,提升产业辐射带动效能。通过抓牢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6 个百分点,“两个高于”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了不发生因灾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紧盯25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固成果,区域综合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坚持绿色长远发展,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推进农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115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1.5亿亩,66种农畜产品入驻国家地理标志农ag凯发旗舰厅的产品展示体验馆,全年输出大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价值168.2亿元。种业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推广主导品种86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18%,平安区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油菜夏繁基地。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湟源、祁连两县宅基地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引导盘活1067宗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餐饮民宿等新业态。
此外,全省各地聚焦“三农”工作大胆探索、主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好的经验做法,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填补了全省乡村振兴领域地方立法的空白;贵德、都兰、贵南3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有力;互助、贵南列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湟源、河南、德令哈等8个县市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贵德县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等,为全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索了路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