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4月中下旬,北京迎来一波“倒春寒”,但在房山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县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却办得热火朝天。
这场为期4天的培训班,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社会与民族学院具体实施。培训班学员均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中国证监会和各省证监局、证券公司的结对帮扶县驻村第一书记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共153人。
培训采用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成果分享等多种形式,旨在加强驻村干部能力素质、业务水平和协同治理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其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合作,促进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政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我认为基层干部要在党的引领下,着眼于农民增收、生态保护、人才振兴、乡风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大难点,总揽全局、克难而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搭乘农业强国政策‘顺风车’,下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一盘棋。”培训首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瑞娟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题,从自身研究方向和调研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及新世纪三农政策发展历程,突出中国农业在国内经济体系和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岗位教授韩克庆在专题讲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结合社会保障工作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向学员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就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与市场化转型、土地能否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村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的整合、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成功经验总结、未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映雪是此次培训班的一员,她于2020年进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政策研究司工作,2021年经组织安排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乡村振兴局担任党组成员,2022年又到赞皇县张楞乡葛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政策的“出发点”,到“中转站”,再到“落脚点”,她感悟要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一要力到毫末,做好政策宣讲工作;二是避免形式呆板单一,创新方式方法;三是真情实意,吸纳组织人才。
参训学员实地走访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老街民宿。 受访者供图
剖析案例
强化协同治理能力
“驻村干部要通过明确定位、深入实际、善于学习、加强沟通和互动等途径,提升行动和示范、协调和妥协、组织和动员、细致服务等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岗位教授王晓毅结合日常走访调研中的生动案例,作了题为《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协同治理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他认为制度安排、后援支持和个人能动性是驻村帮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并特别强调驻村帮扶的能动性表现在驻村干部对村庄的了解、与原有乡村权力结构之间的互动、对当地需求的发现与满足及资源利用、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岗位教授毛巧晖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到民间去”运动、“乡建运动”为引,以怀柔“敛巧饭”、广西瑶族盘王节、海南“三月三”等多个民俗节日为例,探讨了民间文化传承与传播主体的问题,总结了传统民俗节日的特点以及新时期民俗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提出了民俗节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即梳理乡村民俗谱系、提振乡村文化精神,尊重民族传统与农民意愿、加强新乡贤的示范引领,讲好乡村产业故事、激活乡村文旅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灾害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村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涛围绕“如何发挥社工的作用以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发展”展开,以自己亲身参与的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赵庄子村“益民社工”为例,一方面指出在当下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正在畅通和规范,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参与机会正在增多;另一方面指出做好社会工作,可以从探索方式获得居民接纳和信任、促进社区各方对话理解、举办集体活动、发掘培育社区积极分子和居民组织、推动各主体共同行动等方面发力。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派驻陕西省勉县漆树坝镇唐家坝村第一书记高林波则从发展壮大唐家坝茶叶、牛肉、腊肉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深化消费帮扶行动;深化人才振兴,加强扶志扶智教育帮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保驾护航四方面,分享自己如何在驻村工作中做好协同治理。
走访村落
借鉴先进发展经验
“这次培训班安排我们走访的两个村很有代表性,看了很受震撼,对我们启发很大。”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云南省西畴县县委副书记的李升告诉记者。在现场教学环节,培训班带领学员前往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进行点位实训。
黄山店村是享誉全国的“红色背篓”精神发源地。学员们走进该村,参观“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走访黄山店新村和老街民宿,实地了解黄山店村20年来,如何由单纯靠矿山资源发展向生态绿色发展、再到精品民宿旅游的创意资本发展的转型升级。
在南峪村,学员们在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的讲解下,了解该村如何抓住机遇,将闲置老屋变身“网红民宿”,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沟发展成为如今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的历史进程和转型经验。
结合实地走访,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院长王光远作了主题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探索与实践》的分享,他认为,高质量培育有效发展主体,提高小农户抱团合作的组织化水平及市场化能力具有战略价值,是实现“村集体 合作社 实业”的农民合作具体路径。在分享农村合作社发展鲜活案例与主要经验的过程中,他指明农村合作社发展路径的三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农民的内生动力调动出来”,并建议各方为推动农民合作提供人才、产业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百美村庄项目部主任郝德旻以乡村旅游为例,进行乡村组织与治理的主题分享。从乡村治理结构、农村集体经济切入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国家政策引导方向、乡村治理指导方针这五个板块给大家进行分享。以百美村庄乡村治理模式为例重点分享乡村治理方针,即“建平台,强机制,给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村集体经济主体,一套网格化管理体系,一个数字化应用工具”,从村庄发展方向研判与策划规划、村庄资源梳理,组织筹备动员委员会,到选举、建立规则,最后搭建共同发展平台。
互动交流
凝聚磅礴振兴合力
此次培训班还安排了丰富的交流研讨及团队拓展活动。“这次培训班虽然只有不到一周时间,但各位专家教授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独到的见解,既把政策讲透彻,又结合当前乡村基层实情,让我们全面领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康家集乡大庄湾村党支部书记龚鑫玲称,下一步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认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参加培训的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简车湾镇海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仇伟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一定把在这次培训班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不断提升三农工作能力,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培训班结业式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振兴协作部主任赵溪花表示,本次培训处于乡村建设的新阶段,希望各位参加培训的干部能以本次培训为桥梁,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相互学习借鉴,共担乡村振兴事业的职责与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尤利前表示,希望学员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坚持真抓实干,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属于“兴源惠民”教育帮扶培训项目,该项目由东兴证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7年联合创办,近6年来共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0余场,服务人数超6万人次。
责任编辑:李亚新王晓乾(见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