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退休女教师章玉岩不带孙子、不享清福,从浙江省宁波市来到家乡安徽省安庆市的小山村里从头学起当起一名农民,短短几年内便尝到了从事农业的酸甜苦辣。5年多投资不见效益,身边的人纷纷劝她放弃。倔强的她却不认输,一心要把农业这条路走到底。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位老人苦苦追求?她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出生在安庆市罗岭镇黄梅村的章玉岩年轻时曾经是当地的一名教师。1986年跟随丈夫随军到宁波。前半生一直扮演的是贤妻良母的角色,不仅扶持丈夫自主创业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把儿子培养得异常优秀,送进了名校的大门。
“一辈子都在相夫教子,60岁以后要过自己的人生。”2016年,秉着这份执念,章玉岩回到故乡成立了安庆润家生态农场。刚回乡创业初期,当地农民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不配合生态农场的各项工作。章玉岩想了想,主动邀请村镇书记、村民组长、老党员相聚一堂,面对面地举办了一场沟通会。面对父老乡亲,她用真诚的乡音乡情,如实阐述了返乡创业的家乡情怀和美好愿景,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消除了隔阂。
章玉岩有着自己的想法,成立家庭农场之初,就请专业的设计机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一并流转3000多亩山林、湖面、农田等,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高标准的田园综合体。然而刚开始建设就遇到了难题。由于流转有耕地,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必须经上一级规划委同意。刚开始设计的很多附属设施受土地政策的严格管控,全部化为泡影。“现在想来都怪我知识、经验不足,其中一个设施建设投入了80万元,最后全部打了水漂,还差点惹上了官司。”从那以后,农场的每一个细节设计、每一步进展,章玉岩都严控政策风险。
自然风险也给章玉岩带来了百般挑战。2019年的干旱、2020年的洪水都给农场以致命打击。“头一天才插好秧苗,第二天洪水就来了。看着1000亩稻秧漂在水面上,我的心都在滴血。”章玉岩说,虽然早已对农业的自然风险有所预估,但真实面对时依然难做到从容淡定。
章玉岩在收割稻谷。章安德 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农场带来新的难题。当时农场孵化了2000只小鸭子。由于疫情初来道路封闭,导致即将出栏的鸭苗无法外运交易。“如果自己养的话,饲料又将是一大笔开销,也不知道疫情何时好转。当时我只好决定采取减损措施。”章玉岩痛心疾首地说。
“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我的心态一直都很好,每一天都在学习进步。唯一遗憾的是现在年龄大了,反应迟钝了,学习起来比较慢。”章玉岩感叹道。润家生态农场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生产、观光、休闲一体化科技农业生态链,正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的ag凯发旗舰厅的技术支持下,农场采用绿色种植模式生产的润家香米以红花草为底肥、不施农药化肥,口感糯而有嚼劲,自带淡淡香气,获得“中国好粮油”荣誉称号。随着农场建设的提升,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曾经破落的乡村如今面貌一新,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点。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关心章玉岩的朋友甚至亲人给她泼冷水,认为投资农村农业是个有去无回的“坑”。一些朋友劝她,挣不挣钱还是个问号,最重要别把身体累坏了。章玉岩却不为所动,坚持走自己的路。她的丈夫曹方红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始终支持妻子的每一个决定。
章玉岩的创业故事让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都非常感动,纷纷伸出支援之手。“章老师干到老、学到老,接受新事物能力快,为人谦逊和气。我们这些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人都被她感动。”宜秀区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江和平成为润家农场的“专职技术顾问”,定期上门指导。
“章老师夫妻俩的精神都令人感动,也是我们镇的‘凤还巢’创业典型。不仅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家乡环境,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家门口务工。每到节庆日,她还带领乡亲们开展尊老爱幼的各类活动,引领着乡风文明。”罗岭镇党委书记郝艳艳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