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新庄自然村有一片石头山,连树都种不活,他发誓要在石头山上为家乡带来一抹绿色。
6年前,新庄村地处偏僻、村民观念落后,他放弃原有产业,自担风险在村里开办了公司,做大了村里的水果产业。
2年前,他成为村民心目中的“领路人”,带领大伙一起奋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他就是蒲国宏,新庄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从1996年到现在,蒲国宏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好事,被评为大理州劳动模范、宾川县先进党支部书记。
总有人问蒲国宏,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不计回报地付出值得吗?
如今,新庄村的发展给出了答案:村景优美、村民和睦、收入可观,2020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万多元。
20世纪90年代,新庄村环境“脏乱差”,摩托车都开不进村,村民要想回村,必须把车停到村外走进来才行,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个石头山,因为缺水,什么树都栽不活。
蒲国宏作为村里第一个出去经商的人,在外赚了钱,他吃水不忘挖井人,想做点事回馈家乡。“自己生活好了,也想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看到村里有个石头山,光秃秃的,就想到要在石头山上种树,给村民创造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蒲国宏说。
但在石头山上种树谈何容易。村民听到蒲国宏说要种树,觉得他脑袋发晕。于是,蒲国宏专门请了林业专家考察石头山上的土质,结果让蒲国宏心凉了一半。“你们这恐怕是栽不活树的,你就死心吧。”专家一个劲地摇头。
“山上不能种树,我就不信这个邪。”蒲国宏自掏腰包修了滴灌,引进了20多种树进行栽种实验。一年后,现实再次给蒲国宏带来了沉重打击。“除了本地的滇橄榄、油橄榄外,其他树种基本都没活。”
这样的事情年复一年地发生,不止一个夜晚,蒲国宏都想到了放弃。但是,蒲国宏告诉自己,“我不应该放弃,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放弃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蒲国宏多年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2001年,蒲国宏种树初见成效。滇橄榄、油橄榄、红椿等慢慢地爬满了荒山。如今的石头山,1000多亩经济林长势喜人,果实丰收时,给村集体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新庄村地处偏僻,到城区甚至比去趟隔壁县的县城还要远。路没修好时,跑一趟县城,都让人叫苦不迭。村里本来人就不多,59户241人,看着光景不好,有三分之一的村民被迫出去讨生活。蒲国宏心想,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要让村里每户人都富起来。可是出路在哪里?蒲国宏思前想后,觉得林果产业是个突破口。
然而,宾川县的水果虽有名,但新庄村并没有沾上多少好处。原因很简单,价低利薄、销路有限。
怎么才能把水果卖出去,还能卖出好价钱?蒲国宏想到了拓展销售途径。看到很多地方都靠电商致富,蒲国宏也想试一试。“那时候村里人观念比较落后,大家根本不知道电商是什么。”蒲国宏无奈地说。雷厉风行的他向每个村民宣传发展电商的好处,鼓励村民积极接触电商。他自掏腰包组织村民到省内外学习调研,还专门请人来培训村民,这才让大家了解了这一“新事物”。“现在村里已经有14家在搞电商了。”蒲国宏说。
凭借电商,销路打开了,收入也提高了。“2016年以来累计盈利就1380万元。”蒲国宏说,“没想到,靠着电商,村里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产品不升级也会被市场淘汰。”蒲国宏明白,“有销路更要有好品种,这样才能卖上好价钱。”为此,蒲国宏又踏上了新一轮的取经路,引进适合本地种植,收益高的品种。“什么品种能增收,就种什么。”
在蒲国宏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种起了蓝宝石、葡萄皇后等新品种。“蓝宝石1公斤能卖到30元,葡萄皇后更多,1公斤能卖到100多元,利润比原来高了好几倍!”
群雁高飞头雁领。2016年以来,蒲国宏带动村民们不断更新观念,拓展学习新的产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村里的总产值达到680万元,相较于2015年的18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孙宗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