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新岁,才沐朝晖。1月26日,“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献西吉的人”走访调研活动首站走进宁夏银川,来自区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参加座谈会。旨在汇聚西吉县内外的各界人士,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与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献西吉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叙桑梓情深、共谋西吉县的发展与未来。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活跃,文艺节目精彩纷呈,座谈交流情真意切。与会人员围绕农文旅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地域品牌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县城建设等方面畅谈感想、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现场举行了《西吉好东西记》揭幕仪式,撰记为“西吉好东西”赋予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启动了“天南地北的西吉人和五湖四海奉献西吉的人‘码’上登记”引才小程序,通过建立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优秀人才信息,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西吉的经济社会建设中。
固原市委副书记、西吉县委书记白学贵诚挚邀请大家多回西吉,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叙叙旧情、重拾回忆,感受家乡在党的政策沐浴下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气象。对天南地北的西吉人来说,西吉有童年的回忆和牵挂的家人,不管什么时候,听到或看到家乡的每一点变化、每一点进步,都会为之振奋。对五湖四海奉献西吉的人来说,西吉是大家的“第二故乡”,有曾经为之奋斗的事业和难忘的岁月,时常会想起,有牵挂,也有想念。岁月更迭流转,不变的是乡音,浓烈的是乡情。过去,大家记忆中和印象中的西吉,过多的是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过多的是“苦瘠甲天下”“穷”的代名词,过多的是宁夏工作难推进、事情难协调、最麻烦、最复杂的县,过多的是“西海固”的龙头老大、最贫困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天动地的奋斗,推动西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欢天喜地的生活,一个更加充满自信、更加充满希望、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西吉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西吉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区前列,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提升”,“两个高于”目标稳定实现。统筹推进农村房屋、供水、用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5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13.66万亩,“互联网 人饮”综合应用、农村危房危窑“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和千兆光纤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造卫生户厕9847座,行政村全域保洁机制全部建成。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乡村振兴观察点”落地西吉。
西吉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按照“肉牛大县、马铃薯之乡、冷凉蔬菜基地、优质杂粮产区”的发展定位,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肉牛饲养量达55万头,种植马铃薯60万亩,冷凉蔬菜15万亩、杂粮(油料)38.9万亩,“西吉芹菜”“西吉马铃薯”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吉首个牛羊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福寿康宁、福农薯业、金曜塑业3家企业产值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多家“西吉好东西”销售门店落户北京、上海等城市,“西”字号农产品出村进城、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据悉,活动将相继走进北京、上海、福建、新疆等地,通过走访在各地工作和创业的西吉籍各行业代表,深入挖掘他们的故事,找准在外杰出人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完善体制机制,搭建互动平台,激活发展要素,聚集发展力量,让更多优秀人才来到西吉、回到西吉、留在西吉、建设西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助力添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