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福为贫困学生捐助物资。资料图
“我的入党初心很简单,就是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党,回报给社会。入党时我向父亲保证,我要力所能及为村里做点贡献,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做到了……”
提起当年的入党初心,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总门村退休教师王占福泪光闪闪。
就像他所说的一样,为这少年时向父亲许下的诺言,也为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王占福用了43年的岁月践行。
一个初中生,参加了村里的组织生活会
1977年,王占福17岁。由于当时农村少数民族对教育不够重视,王占福错过了上学的最佳年龄,17岁才读到初中二年级。
那个年代,学生没有课外书可读,王占福的班主任王社宾安排学生们晚上回家集体学习《毛泽东选集》。总门村集中起来有7个学生,每晚由一个学生轮流朗读,其他同学在旁边专心听。
“一天晚上,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韩成芳有事来我家,看我们学习《毛泽东选集》,他很欣赏。听了一会儿对我说,明晚上你到饲养院来,有个文件需要读一下。我答应了,因为我很高兴在群众面前读文件,显示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王占福回忆当时的情景很是自豪。
这是一次党组织生活会,当时村里没有党员活动室,也没有村委会,支部的会议就在生产队的饲养院房子里举行,房里有一面大炕,支部成员就坐在火炕上开会学习。
“当时,支部的7名党员都是文盲,没有一个人能写出自己的姓名,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有知识,读文件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就略过去,谁也不会发现和察觉。”王占福说。
支部成员马宝龙是个文盲,但他关心国家政策,王占福读文件时,他仔细地听,有时还要求王占福把某一段再读一遍,这样的经历让王占福深深体会到文化普及率的重要性。
自此,王占福就成为村里的“识字人”,一直为支部会议读文件、填表、写简单的记录。
初中没毕业,就当上了村里的民办老师
1978年春,王占福还没有初中毕业,上初中三年级。
在为村里读文件的过程中,王占福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学习《毛泽东选集》时,他对国家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农民现实的生产生活以及村里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王占福意识到:村民们的文化程度太差了,党员们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上,这怎么能够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呢?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要努力成为党支部的成员,为村子的文化普及、村级发展做些贡献。
有一天课间休息,校长蔡守径叫王占福去谈话。蔡守径对他说:“总门村支部书记韩成芳要你去当民办教师,这是群众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但是你还是一名学生,读书考学有美好的前程,现在你自己选择,是继续完成学业,还是回村当民办教师?”
村党支部书记韩成芳与蔡守径多次沟通,要王占福回村教学,这让他很感动。“韩书记这么器重我,我怎么能推辞呢?也说明他老人家重视村子的教育,希望提高文化普及率,让村子今后多出人才。”
王占福毫不犹豫答应回村当老师,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上学,父亲一人支撑一大家子生活,他觉得回村当民办老师可以帮助父亲干农活;二是王占福暗暗立下了投身村子文化普及教育、提高回族群众整体素质的誓言。
就这样,初中没有毕业的王占福,回到总门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开始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改了又改的入党申请书,终于递交上去了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当了5年的民办教师,王占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讲好每一堂课,教对每一个字,用实际行动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同时,他也想尽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尽最大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
一天晚上,王占福对老父亲说,“我要入党。”
老父亲吓了一跳说:“你没考虑自己是什么出身吗?富农子女是不能入党的。”父亲的一席话,让王占福有些担心。
虽然不是党员,但王占福多年参加党员会议,做梦都想成为一名党员。“电影《闪闪的红星》鼓舞着千百万少年儿童的心,也激励着我前进,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暖万代,红星是方向,红星是力量。”王占福激动地说。
王占福写好入党申请书,但不敢交给党组织,心里总是担心,万一不接受呢?过了一年又写,还是没交上去。直到1995年,王占福把改了又改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鲍进寿。鲍进寿也是看着王占福一点点进步,看到他力求上进也很高兴,后来在支部大会上作了宣布,还说了一些表扬鼓励的话。
“我高兴极了,回家把消息告诉父亲,他老人家也高兴得不得了,既然党组织接受你入党,从此就应该好好工作,不辜负党恩,以最优秀的成绩向党回报。”老父亲给他最大的激励和支持,也让王占福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和力量。
扎根山区,誓要提高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素质
1996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出去了,总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王占福所教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大学。
这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老师们的工资待遇也有提高。总门村小学的教育已经步入正轨,由于地处公路沿线,教师资源相对优越。
轻松舒服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王占福奋斗的脚步停下来。他把目光投向偏远的山区,主动申请到山区古城乡的一个自然村落六道沟任教。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利,没有人愿意去这里教书,相应地,这里的文化普及率很低,学校教学条件更差。而他却立下志愿:扎根山区,为提高山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而继续奋斗。
在工作中,王占福感到自己文化知识的短缺。于是,在工作之余加强自学,先后学完中级师范课程,汉语言文学课程,拿到中文专业大学文凭、小学教师资格证和中学思想品德资格证。
“每当推着自行车行走在弯弯的山区道路上,我就会想到,我们这个党是为着人民利益而成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比起牺牲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们,我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所以我没有感到艰苦,反而觉得能为山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到自豪和骄傲!”王占福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王占福自始至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党和人民却给了我极高的荣誉,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义无反顾回村当民办教师。”
从教四十余年,王占福获得诸多殊荣。1998年、2001年,他被平安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4年,王占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被海东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被青海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王占福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行字:“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了我,社会锻炼了我,时代成就了我。从一个初中生成长为有理想、有作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要继续奋斗,为村级发展再做贡献。”
2020年3月,王占福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回到总门村,在民族团结、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力所能及贡献着力量。
韩世花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孙海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