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1月25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司副司长刘丽莉表示。
黄山迎客松。
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为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推动新征程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
“林长 司法 古树名木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2022年的“6·06”案件是由湖南基层林长巡护及时发现并报案,林业部门配合公安机关依法迅速侦破,有效防止毒害古树犯罪行为进一步扩大,体现了各级林长的重要作用。四川发布总林长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重庆制定加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六条措施,有效强化“司法 古树名木”。河北、安徽、福建等地探索“林长 检察长”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检察蓝”守护“古树绿”。
“生境整体保护”模式为古树名木建起了“宜居家园”。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打造形式多样的古树名木主题公园、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小区、古树街巷,发布古树主题游线、举办古树文化节等,增添城乡美景,方便群众游憩,推动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断拓宽为古树名木保护持续“输血”。浙江、广西等地依托“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捐认养,募集资金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上海、安徽、湖南探索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湖北利川水杉。
此外,各地在制度建设、种质资源繁育、加强科技攻关等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有益做法。广东省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将“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列为六大行动之一。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湖北开展新一轮全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体检,北京、陕西开展古树名木种质基因保存和繁育。北京、湖南等地发挥行业发展优势,举办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学术论坛、南方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交流会,促进交流互鉴。上海、江苏、重庆等地依托本地高校科研力量,围绕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抢救复壮等关键课题开展研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