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外的电影院里,《八角笼中》正在热映,大凉山的孩子们在格斗场挥汗如雨,逆袭人生;
而在广场里,这些唱歌的孩子们,讲述的是另一个有关命运的故事。
对于15岁的吉好有果来说,今年的暑假是忙碌且难忘的。
7月28日,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孩子用一首童声清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拉开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序幕。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在天籁般的歌声里,五星红旗缓缓入场,万人聚集的体育场安静如水。6名身穿彝族传统服装的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灯光打在身上,映出6张纯真的笑脸。在他们当中,有果是个子最高的一个。
舞台下,他们的老师兼领队皮特伍且正紧张地看着这一切。台上短短3分多钟的表演背后,是他与孩子们13天的艰苦排练。七八月份的成都,天气闷热异常,孩子们穿着厚重的服装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有果心里喊着累,但一直在坚持。
开幕式过后,在他们的视频号“晨曦艺术团昭觉”发出的大运会片段里,有人评论说“听到‘大凉山’这三个字就哭了”。还有人说,“这一唱把大凉山唱给了全世界”。
这也许正好暗合了皮特的两个心愿,让孩子们通过唱歌走出大山,让世界通过歌声认识大凉山。现在,第一个心愿正在达成,或者说“变化正在发生”;而第二个目标仍然遥远,至少在他的心里,要走的路还很长。
皮特伍且(后排右二)带队参加大运会表演(前排左一为吉好有果)。
逆袭人生
见到皮特和孩子们是在演出一周之后。大运会开幕式一结束,皮特带着孩子们回到凉山州,马上就投入到了另一个活动的彩排——火把节。
“彝族年和火把节是我们这里最盛大的节日,特别是今年的火把节,全州上下都非常期待和重视。”凉山州宣传部的武海意告诉我,早在两三个月前,州委州政府就开始规划和筹备今年的活动,其中有两台“重头戏”,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和首届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两个活动的开幕式都有晨曦艺术团的表演。
“现在州县的大小活动,如果需要童声合唱的话,基本上都是我们参与,节目也都是我们自编自演的。”皮特说,这次大运会的节目编排他非常满意,“既表现了我们国家多民族的特色,又表达出56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的思想。”
临近8月11日火把节开幕式,位于西昌市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的火把广场逐渐热闹起来,艺术团的40多个孩子在这里全天排练。广场外的电影院里,暑期档电影《八角笼中》正在热映。广场内外,时空交叠的沸腾像是某种隐喻——电影里大凉山的孩子在格斗场挥汗如雨,逆袭人生;而在广场里,这些唱歌的孩子,讲述的是另一个有关命运的故事。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昭觉县三河村考察慰问,走进了吉好有果的家,当时10岁的有果为习近平总书记唱了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
彼时的三河村是大凉山腹地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46.5%。在今天的三河村旧址,吉好家的房屋作为一个参观点保留了下来: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靠墙摆放了三张床,两个木质的橱柜,几把椅子,一个火塘,这是一家七口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2020年5月,有果家所在的阿基社村民小组84户全部搬到新的安置点,有果转到了西昌市的小学。为了周末去陪女儿,家人在市里租了房子。父母除了种地养牛之外,还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
吉好有果的新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艺娇 摄
走进今天的三河村新址,进村的第一家就是吉好家。现在的家里,有了可以冲水的厕所,种满冬桃的小院,还有明亮的三居室,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5个孩子的奖状,另一面则放着一台崭新的彩电。有果登台演出时,一家人就守在这里看。
有果告诉我,现在爸爸手机的壁纸和微信头像都是她。对于这个小女儿,爸爸吉好也求是引以为傲的。
“以前在村里唱,现在给全世界唱。”爸爸常说。
然而,或许是因为承载了很多期待和关注,有果的改命之路并不轻松。刚到市里上学那会儿,班上只有两个彝族学生,面对成长背景迥异的同学,有果很难交到朋友。加上市里的教育水平和环境与镇里有所差异,有果每次考试之前都会很紧张。“给家里打电话总是哭,但又不想让他们担心。”遇到难事,她会把自己的事儿当别人的说给家里听。
直到上了初中,有果才适应了很多。虽然围绕她的光环,一直都与唱歌有关,但在十几岁女孩子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绽放着光彩。比如在大运会开幕式上结交的异国伙伴,还有在自己家乡参与纪录片拍摄的新鲜感。唱歌像一座桥梁,把大山之外世界的精彩展现给她看。
但偶尔,她也会感到疲惫。在这个忙到连轴转的假期里,除了每天的排练任务之外,还有不少媒体的采访是冲着她来的。而当我问家乡的话题,有果说,她有点想念妈妈在院子里种的冬桃了。
闪耀光芒
对于团里的其他孩子来说,走上舞台的机会源于他们的老师皮特伍且。
皮特是土生土长的昭觉人,95年出生。因为妈妈会唱一些彝族民谣,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上中学以后,学校里流行起cd唱片,他喜欢上了beyond和皇后乐队,从此又爱上了摇滚乐。上大学时,他和同学组建过一个乐队,取名“起点”,他做主音吉他。放假时,别的学生忙着回家,他忙着在成都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和餐厅、酒吧跑驻唱。“那个时候学得认真,玩儿的时候也很疯,想做点个性化的东西。”
临近毕业,皮特面临两个选择,继续留在成都做乐队,或是服从安排,回到家乡昭觉县里做一名音乐老师。他和家里人说,想要“出去闯一闯”,妈妈的想法却是让他回来做老师。
皮特上中学的时候,全县的音乐老师屈指可数。上高中时,他的老师是一名精通民族传统声乐的老先生。“如果没遇到他,我应该不会走上音乐这条路。我的老师把我带出来,我再回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个好的循环。”他说。
2018年,皮特被分派到昭觉县万达融创红丝带爱心学校,去了以后很快组建了“晨曦合唱团”。“我希望孩子们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
“晨曦”和“起点”,不同的道路,相似的涵义。直到现在,皮特仍然理解并欣赏着那个想要“闯一闯”的年轻的自己,但却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因为在这些孩子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未来更多的可能”。
和以前做摇滚乐队时一样,皮特在教孩子唱歌时也总会凸显一些个性化的想法,“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比如在上课之前,他会让每个孩子站出来做自我介绍,会在学习的间隙里领着他们做游戏,鼓励他们多去“推销”自己,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里的孩子都很内向,我希望通过唱歌让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慢慢的,皮特和孩子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排练时,他们是身份分明的师生关系,但私下里可以当朋友一样相处。“我的原则就是学的时候认真学,玩儿的时候好好玩儿。”他告诉我,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跟他开玩笑说:“皮特!你要少喝酒,你的肚子再喝下去就要爆炸了。”他听了十分开心,觉得这是孩子的一种调皮的关心。
平时聊天,有一些孩子会向皮特倾吐一些“心事”,比如爸爸不在了,家里的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做,感觉妈妈很辛苦;升初中了,感觉压力好大,和新环境的同学格格不入……“有个男生,初中去了县里最好的中学读书,就感觉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受到表扬和关注,当天我就让他再回团里唱一次歌,因为我觉得,他站在舞台上,就能找回自信的感觉。”
红丝带爱心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兼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在全校3600多名学生里,有单孤(父母有一方失去)377人,双孤(父母双方全失去)108人,留守儿童577人。每年开学,皮特会从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里挑选嗓音条件好、喜欢唱歌的孩子进来,目前已经有80多个孩子加入合唱团。
合唱团里,家庭背景复杂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几年前,皮特挑上了一个女孩,“和她说话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总是不敢直视别人,而且手上会有一些小动作,这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后来从班主任那里得知,女生的父母已经都不在了,她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厌学情绪。
后来,皮特每到课间“聊天”的环节,就会引导她多说一些。由于个子高,又能唱会跳,女孩很快在合唱团脱颖而出。后来,班主任惊诧地问皮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竟然把迟到的毛病改掉了。”“她找到了自己在这个集体的位置,感受到了鼓励和关注,反而变得自律了。”皮特说。
晨曦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排练节目。
寻求出路
去往昭觉县的路上,几个同行的老师和外宣干部聊起了高考,说起今年隔壁的甘洛县有一个学生考上了北大,据说是“建县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北的学生”,大家都兴奋了起来。“已经很厉害了”,昭觉县委宣传部的吉克依乌告诉我,“这个学生就是县里本土培养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
十几年前,吉克从县里的高中考到绵阳市读大学,“那个时候,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能感觉到基础会比其他人差很多。”
教育脱贫一直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重点。2018年,凉山州全面启动控辍保学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总投入144亿元,全州完成348所乡镇幼儿园、617所乡标准中心校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大凉山的差距与外界正在缩小,但仍然是教育基础最薄弱的地区之一。
“对于少数民族的孩子,艺体教育是一条出路。”在皮特看来,通过唱歌改变命运,是他带着孩子做合唱的第一目标。“如果没能改变,至少也要让孩子们长见识,拓宽眼界。”
在晨曦合唱团运行五年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孩子通过艺术考试的途径读到本地最好的高中和大学,罗比石沙是其中之一。
在合唱团里,来自农村的石沙属于偏内向的孩子。“老师不点名,从来不会主动举手。集体活动时也总是往后躲。”几年前,她从乡镇的小学转到了爱心学校,由于基础比较差,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在挑选成员时,皮特发现她对彝族传统的乐器马布很有天赋,就鼓励她学了下来。今年的中考,石沙音乐艺考成绩取得了全县第一,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在我们县里面的话,只要有我团队的孩子去艺考,生源这一块的前几名,基本上都是被我们学校‘垄断’了。”皮特想了想说,“其实,现在的凉山,能够改变孩子命运的途径越来越多了。在音乐专业领域,比我厉害的人也太多了。只是我们做出了一点自己的特色,就是民族的东西。”
皮特告诉我,其实最开始做合唱团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太多。随着合唱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和孩子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其他地区、民族的歌手演员站在同一舞台上,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与众不同。
有一次,他带队到北京参加某个晚会的录制,在返回大凉山的飞机上,一位同是来自西昌的陌生人坐在他旁边,两人聊起天来。在得知皮特是带队做合唱团演出的,那个人说了一句让他至今记忆深刻的话:“如果可以的话,请你多为这个民族想一想,为大凉山发一发声吧。”
在后来的排练中,皮特开始有意识地加入更多彝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他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个节目片段:在合唱舞台的中间,几个男孩站在右边,齐声用彝语绘声绘色地冲着对面说话;另一边,几个女孩也用彝语回应着他们。孩子们的表情夸张有趣,像是在吵架,又像是在开玩笑。
“这种表演形式在我们那里叫‘克智’,就是斗嘴的意思。”皮特向我解释说,这是彝族传统的语言表演,有点类似于汉族的“相声”,以前经常出现在婚礼的场合,几个表演者就会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斗嘴”。“比如一边说,‘我像老虎一样厉害’,另一边就会反驳他,‘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会骑在它的头上’,用来娱乐观众。”
皮特感受到类似“克智”这样的彝族传统文化形式正在流失。“这是让我比较伤心的事。”他说,“因为这是彝族特有的东西,也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想到要“做点事情”。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很有限,做的也只是皮毛。但我想以此来引起一些研究我们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注意,让他们撬动更大的力量。”皮特说。
撬动力量
由于正在暑期,位于昭觉县城的爱心学校空无一人。几座高大的教学楼中间,宽阔的绿皮足球场显得有些空荡。二年级的数学老师阿尔日古告诉我,除了合唱团之外,学校里还有一支女子足球队比较出名,几次省里的比赛都拿过大奖,明天要到昆明去比赛。
2018年9月,由万达集团、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与县政府共同出资,爱心学校正式建成启用。第二年,原先在哈甘乡教书8年的阿尔日古考调入职。他告诉我,从乡镇考上来的老师要求教育经验“满五年以上”,还有一部分直接从师范学院招收的毕业生,总共140多名。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民间艺术家,教孩子们口弦、马布这类的彝族传统乐器。”阿尔日古说,“有些艺术形式正在申请非遗。”
在红丝带爱心学校,艺体教育作为一项特色推行开来。阿尔日古告诉我,学校设立了足球、篮球、田径、音乐、美术、舞蹈、主持、书法、合唱、口弦、月琴、马布等兴趣课程,在校的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参加。课程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课之后,周一周三小学部上课,二四初中部。
除了教数学,阿尔日古自己带了书法兴趣班,包含彝族文字和汉字的硬软笔书法。“学校里每学期会进行师生的书法比赛,获奖对评职称和评优秀都有助益。”
在今天三河村的村史馆里,悬挂在进门处的是一幅彝族传统刺绣,红色的条幅上用黄色的丝线绣着彝族文字“子莫格尼”,汉语意为“吉祥如意”。
三河村第一书记刘国富告诉我,2018年,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在凉山州,孩子们在学前的3-6岁就会学好普通话,小学以上的学生基本都是双语都会。相对于普通话,学校在传统彝族文化方面的教育,往往会更迟一些。
“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村小主要是上语文数学课。到了初中,一周会有两节音乐课,老师带着大家唱一两首简单的汉语歌。”刘国富说,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时候,要在高中以后。
那个时候,学校里流行听“山鹰组合”,很多学生买磁带或者光盘来听。这是一个由三个彝族少年组成的乐队,唱的是带有彝族特色的流行歌曲,比如《七月火把节》《走出大凉山》《彝人》,歌词汉语、彝语都有,在当时影响了不少青年人。
高中以前,刘国富只有一个彝族名字叫做“狄惹巫芝”,汉族名字是高中老师起的。2005年开始,狄惹留起了飘飘长发,跟几个同学一起组成一个乐队,取名“西部猎人”,写词编曲模仿着“山鹰组合”,正式出了专辑。直到现在,在抖音和b站仍然有人把他们的歌曲当做一种怀旧传播。
然而,狄惹的父母并不支持儿子做音乐的事,“那时候,老师、家长都觉得是不务正业。”他说,因为班里有个孩子在家里唱了“山鹰”的歌曲,歌词里有一句“我爱你”,爸妈马上就厉声呵斥了他。
“彝族非常含蓄,情爱这种词是很少的,所以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走艺术这条路。”皮特说,在合唱团初期,招收孩子时往往也会遇到家长的阻拦。他说,自己“被骂出来的情况都有”,不让孩子来排练的也有。
“现在我们的硬件条件都好了,孩子不会没学上。但思想都还非常传统。难做的是家长的思想工作。”皮特说,随着越来越多像吉好有果这样的孩子被大众关注和喜爱,也许这些家长的思想会转变得快一些。
在以往的采访中,很多记者问了有果“将来想要做什么”的问题,她的答案一直都是“音乐老师”,这是爸爸曾经给她定下的目标,也是她心中最标准的答案。
最后的谈话里,我追问了她:
“是想去外地做老师,还是回到大凉山?”
有果想了想说:
“想去外边看一看,再回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艺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