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这个困扰了我们15年的土地纠纷终于解决了,多亏你们这些研评员,多亏镇里实施的‘三诊带三合’工作法,我们两个村的感情才重归于好。”近日,河南省濮阳县梁庄镇谷楼村与马楼村的几位村民拉着研评员的手,激动地说道。
梁庄镇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5公里处,镇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万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诉求也不断增加,各类矛盾纠纷频发。为破解困局,梁庄镇创新开展“三诊带三合”研评工作法,即县乡领导干部坚持坐诊、巡诊、出诊,成立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站,聘请相关人员担任研评员、调解员,对排查及上报的矛盾纠纷及各类事项,研判后分类交办处理,确保“合法的事情办理到位、合理的事情调解到位、合情的事情理顺到位”。
梁庄镇熬盐庄村宅基地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 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梁庄镇,“三诊带三合”已经成为村民与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村民与单位之间化解纠纷的主要方式。一旦纠纷发生,调解员必然最早到场,“小纠纷不出院落、一般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的崭新格局已经成型。
打造阵地 发挥“集中办”作用
走进梁庄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站,大院里面各个科室门牌均设置了专用二维码,扫一扫便可知道科室制度规范、业务办理、人员组织等信息。室内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装备一应俱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达到了绿化、亮化、美化标准。
“常年上访的村民说,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站让他们有了说话的地方。”梁庄镇党委书记刘红星介绍说,在基层,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往往需要多种主体协作来调解。过去,梁庄镇群众对各部门资源分散不好找、调解员权威不高、调解方式陈旧、调解成功率低等时有抱怨。
为此,梁庄镇发挥“集中办”作用,整合派出所、信访办、司法所、便民服务站、驻村干部等职能力量,成立梁庄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站。工作站下设9室,即“坐诊”接待室,负责接待群众;“巡诊”调度室,负责网格化管理;“出诊”协调室,负责“三合”研评和指挥调度;“三合”调解室,负责矛盾纠纷调处;“三合”办理室,负责办理“三合”研评室交办的具体事项;还有老黄工作室、释然调理室、治安防控室、综合协调室。
近年来,梁庄镇在财政困难情况下投资60余万元对办公大院进行整改提升,不仅改善了办公条件,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更为全镇广大群众提供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信访事项化解、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便民事项办理等多项服务,力争做到“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解决全部事”。
夯实队伍 做到全方位排查
“远亲不如近邻,以后咱们再也不能因为这些小事给镇村找麻烦了。叫上这段时间忙前忙后的研评员,咱们一块吃个饭。”近日,梁庄镇苗屯村村民徐某笑着对邻居闫某说。
2013年,徐某搬到新申请的宅基地,与闫某相邻而居。当时,双方宅基地边界没有确定,且有3棵树位于边界处。2022年10月,徐某在宅基地上修院墙时,认为树木阻碍施工且属于自己宅基地范围,遂自行处理。闫某发现3棵树被徐某卖掉后,就找徐某理论:“你为什么卖我的树,这3棵树在我的宅基地上种着,你没权利卖树。”双方因宅基地边界及树木归属问题产生了争吵,各执其词互不相让,争执愈演愈烈,期间甚至还发生过打架报警等情形,但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1月,梁庄镇“三合”研评室将此案纳入研评事项,经过讨论,根据对本案件的熟悉情况,确定了2名研评员参与调解。这2名“三合”研评员分别登门入户,与当事人谈心谈话,给双方做工作,同时找到双方“家族长”、亲戚朋友,协助参与案件调解,消除双方敌对情绪。
双方当事人看到研评员因为3棵树跑前跑后,不顾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想尽办法化解矛盾,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双方各自让步,重新划定了宅基地边界,卖树的钱各分一半,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近年来,梁庄镇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支撑点,完善“综治中心 网格化 信息化 铁脚板”治理体系,在各行政村设置综治网格员,切实发挥“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网格优势,将排查出来的社情民意、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事项汇总上报给“坐诊”接待室。
同时,聘请市县人大代表、法官、律师、乡贤等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担任“三合”研评员,负责对来信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各村综治网格员排查上报的信息及镇干部入村“巡诊”受理的案件进行“三合”界定,分类处理。对“坐诊”“巡诊”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以及上级交办的重要案件、事项,“三合”研评员第一时间深入所在村、企事业单位“出诊”,摸清情况,研究对策,推动纠纷化解。
健全机制 实现长效化运行
梁庄镇熬盐庄村有一个陈年积案,村民谷某林反映称自家宅基地被堂兄弟谷某信占用。他多次到县法院起诉立案被驳回,并去县信访部门反映过此问题,均未得到妥善解决。梁庄镇创新“三诊带三合”工作法后,将此积案作为重点,分别在村、镇两级召开讨论会,并由梁庄镇三级主任科员于相印包案调查,再由分管政法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李银超带领镇社会矛盾化解中心人员,依照“三合”程序,调查取证,讲事实、摆法条。期间,包镇、包案县领导也曾到熬盐庄村召开研评会,推动案件化解。
经查,谷某林与谷某信为堂兄弟关系,父辈兄弟三人。谷某林为老三之子,谷某信为老大之子。两人成家时,由当时的村干部另外划分宅基地搬出老宅院居住。此次两人争议的宅基地,是两人已故的二爹谷某增遗留的宅基地。
在多方努力下,梁庄镇最终明确,谷某林、谷某信二人现有宅基地面积均符合法定标准,应收回谷某增遗留宅基地的使用权,两人均表示同意。
近年来,梁庄镇按照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解、全链条化解”工作思路,经“三合”研评后,反映问题及诉求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需要各站所配合解决的及时对接“三合”办理室相应站所协调解决,需要司法调解的矛盾纠纷交“三合”调解室和老黄工作站及时跟进调解,确保“一站九室”高效运转、发挥作用,群众诉求能及时得到解决。
对于政策解答不了、“三合”调解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走诉讼或仲裁渠道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诉讼或到劳动仲裁部门进行仲裁。针对有情感纠纷及农村“三失一偏(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人员,由释然调理室聘请精神科医生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释放当事人焦虑、苦闷、愤怒等消极情绪,减轻当事人心理压力,回归正常生活。
“三诊带三合”工作法实施以来,梁庄镇通过网格员上报、党政领导“坐诊”接待、“巡诊”排查等渠道共受理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等各类事项408项,现场解答61项,转交各站所办理86项,化解情感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等矛盾纠纷254项,诉前调解成功5项,引导当事人走诉讼程序2项,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上诉、上访、成案之前,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探索了新路径,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李亚新 王晓乾(见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