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省上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农业强国建设全面起势之年。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如何在农业强国全面起势之年,展现河南担当、贡献河南力量?
本次会议,划定了2024年河南“三农”重点任务,也有很多新提法、新重点、新任务。
其中,有五道关键“必答题”,成为了今年河南“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2024, 河南“三农”五道“必答题”是什么?这些“必答题”,都有哪些新解法?
2024, 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关键在哪?
“2024年,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关键在哪?”
这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第一道“必答题”。
本次会议,在过去一年农业强省建设积极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有河南特色农业强省之路的关键理念、载体和要素。
理念上,“四化同步”成为从根本上破解河南“三农”难题的关键理念。
如果说,2023年,农业强省建设开局,河南“三农”的新理念是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那么时隔一年,本次会议给出了2024年,贯穿河南“三农”工作的新理念:“四化同步”。
笔者认为,“四化同步”是对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升级,进一步突出跳出“三农”看“三农”,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具体推进,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思路和理念,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
这也意味着,各地对“三农”工作新格局、新内涵,要有更加全面、理解的把握。
载体上,构建“三个体系”,成为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所在、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对于“三个体系”,均有新要求、新导向。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关键是在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关键在三点: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业产业链联合体,打造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两“能”——链接市场的能力、走向市场的能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关键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要素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是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抓手。
特别是,对于乡村人才培育上,河南给出了全新的“三农”领域人才解决办法:
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平台和事业舞台,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吸引人才,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留住人才。
“千万工程”经验,河南怎么学?
“‘千万工程’经验,河南怎么学?”
这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第二道“必答题”。
本次会议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放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之前,已经充分体现出了对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高度重视。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需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给出了河南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需要把握好的几大重点。
与2023年底,河南围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部署、要求相比,本次会议有一个新提法需要更加重视。
学习“千万工程”,河南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
学习“千万工程”,需要厘清河南和浙江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与浙江相比,河南现阶段“三农”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充分。
而围绕这个主要矛盾展开,河南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需要把乡村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产业振兴是河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首要任务、中心任务。
这项中心任务,如何破题?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与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各地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需要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除此之外,学习“千万工程”,河南还有把握好哪些重点?
笔者认为,本次会议给出了四大关键。
一是,合理,突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谋定而后动,合理设定目标任务和标准。
二是,特色,立足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突出乡村特色、展现独特田园风光,延续乡村文化机理。
三是,“铸魂”,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四是,发动群众,强调从决策到实施,都要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共商共议,形成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河南怎么干?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河南怎么干?”
这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第三道“必答题”。
本次会议,“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成为河南“三农”工作重点,这也代表着河南“三农”工作正在发生重要转变。
河南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本次会议给出了几个关键方向。
第一,来自科技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种业创新、食品科技研发以及农业设施装备科技创新。
种业创新方面,对于中原农谷的种业研发进一步明确,方向上:加快构建全链条全领域种业创新生态;定位上:加快建设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领域上,主要围绕粮油作物、畜禽、水产、瓜果蔬菜、食用菌、花木等开展。
食品科技研发上,要面向安全、营养、健康等新需求,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等产品,在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农业设施装备科技创新上,农机装备创新和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和装备,将成为河南发力的重点。
第二, 来自新赛道。
结合本次会议,笔者认为,2024年,河南“三农”有几条关键新赛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产业生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等。
高标准农田,河南怎么建?
“高标准农田, 河南怎么建?”
这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第四道“必答题”。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平均每亩年增产约150斤,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河南如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结合本次会议,笔者认为,有两个重点任务。
第一, 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
2023年,作为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专家组顾问,笔者参与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的提出、制定、成型。
经过一年实践,“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已经在河南多地落地成型见效,也成为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标配”。
本次会议,在过去一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第二,集成粮食高产增效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增效是关键。
结合本次会议,笔者认为,如果说,“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硬件”和“上游”,那么加快建设集成配套的粮食高产增效方案,特别是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将成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软件”和“下游”。
壮大村集体经济,河南怎么干?
“壮大村集体经济,河南怎么干?”
这是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第五道“必答题”。
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
近年来,河南农民收入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这三个关键指标均低于全国。
而破题的关键,除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做足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之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了关键所在。
2024年,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结合本次会议,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方向。
一是,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需要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特别是,学习“千万工程”中,需要把乡村运营作为村庄造血的关键环节,通过村庄项目运营活起来,吸引社会资本多起来,推动村庄建设强起来,带动村民腰包鼓起来。
二是,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户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运营主体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让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均能享受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红利。
作者:三农学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 杨建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