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的水平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农村百姓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但是,对于不少底子薄、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村庄,想要一改旧貌换新颜,实非易事——“没钱”“没人”“没法子”,农村环境提升怎么干?这些问题在青岛平度,或许都能找到答案。
作为在土地、人口、产粮方面都居于山东省前列的传统农业大县,平度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整治面积大、治理底子薄、经济基础弱等难题。近年来,平度科学把握村庄定位,加强党建统领,调动群众参与,引流社会资源,蹚出一条传统农业大县的“千万工程”平度实践。
怎么解决“没方法”——书记带头,党建统领,自上而下带着干
雪霁初晴。平度蓼兰镇医官庄村各条主街上,雪被齐齐整整推到路两旁,没见一点泥水污渍,怎么能做到这么干净呢?“俺们村村民习惯好,从没有乱堆乱扔的,啥时候都是这么干干净净。”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平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村庄如此整洁的缘由。医官庄村典型的村小人少,105户人口中常住的只有80多户,且基本都是老人。这些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们的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记者在与刘文平的细聊中发现,这个“好习惯”的背后是党支部带着大家培养了十几年的结果。“以前大家也没什么卫生意识,家里的垃圾出门就倒,草堆房前屋后谁占着地方就谁放,都是默认。有些人家做饭洗衣的水都直接泼门口,夏天路过苍蝇嗡嗡飞……”回忆起十几年前的村庄,刘文平也是连连叹气:“也不能怨大家伙,都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过去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高,大家自然也没什么环境和卫生意识。”为了改变大家伙这种乱扔乱倒的习惯,刘文平带着村两委班子,成立督查小组,18个党员任组长,联户包街带着干。“当年村里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柴草乱堆和垃圾乱倒,我和各小组组长就挨家挨户去劝说,让他们都码整齐放到厢屋里,不管谁家发现堆外面,立马给清理走。垃圾也是,我们在村头村后设立两处垃圾存放点儿,让大家每天晚饭出门溜达时把垃圾倒了,第二天早上统一运走。”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为了让大家保持好,村里党员组成的督查小组每周五、周六定时儿检查,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医官庄村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刘文平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如今村里每月还开展“党建引领新征程、人居环境新风尚”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做先锋,推行“村、片、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落实干部包街、党员联户、专管员日巡查制度,确保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人抓、专人管。“你就天天蹲街头看,我们村没有一家乱扔垃圾的,就算谁家房前屋后偶尔堆点东西,不用等我们督查小组去劝说,路过的村民就去提醒了。”刘文平自豪地跟记者“打包票”。如今,医官庄村已经被平度市列为“村村到”检查的“免检村”。
怎么解决“没人干”——利益联结,信用积分,“没人理”变“抢着干”
一进腊月门儿,同和街道刘家张村家家户户就开始“紧张”起来。“俺们村每年腊月二十四都要颁奖,到时候谁家优秀、谁得了先进都会公布出来。”村民口中的颁奖仪式是刘家张村近年来以信用积分挂钩人居环境考核构建的奖励机制。村里依据《人居环境考核管理办法》《美丽庭院创建管理办法》,进行信用积分考核,这些积分不仅关乎荣誉,还与村里的福利分放、子女当兵入党挂钩,计入信用档案。“以前大喇叭天天喊大家不要乱扔乱倒,没人听,提倡种树养花也没人理。现在不用多说,大家都想着儿法儿为村庄美化添助力,生怕自家被落下。”刘家张村支部书记刘德臣介绍。
将信用积分与人居环境挂钩成为平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好方法。近年来,平度拓展优化“信用 社会治理”应用新场景,在全市1791个村庄建成信用体系,结合镇村实际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用积分评赋和奖惩办法》,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设立道德银行、信用合作社,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信用积分等活动,激励群众自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除了运用信用积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的积极性,平度还尝试着更多的“解题思路”。
在南村镇东辛庄村,通过村民入股村经济合作社、返还卫生清理费等措施,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与村民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农民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净畅美的转变,必须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建设者,让村民变股民,共谋生态宜居之路,共建美丽家园。”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深有感触。2020年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青岛东辛庄社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合作社运行管理,明确门前“三包”制度,对环境卫生清理不及时的,由合作社出资清理,并在微信群内公布花费明细,年底统一归入分红报账。“我们村的合作社虽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但是在运行中不仅让大家伙享受到了一定的分红,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赚到了整洁、美丽的好环境。”刘志刚告诉记者,接下来村庄会不断健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章程、社务等制度,使其在村庄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怎么解决没钱干——集体经济反哺,社会企业帮扶,多方聚力做画卷
暮色起,华灯上。走进蓼兰镇南官庄村,宽阔的路上一排排银杏树排成笔直的“哨岗”,造型漂亮的路灯点缀着璀璨夜空,热闹的小广场上歌舞喧笑……这样的夜景一点不输城市小区。
“以前村一年集体收入满打满算也就6万,想建设一下村庄吧,钱包不允许啊。”村书记彭治学回忆。2020年,七河生物项目签约南官庄村,村庄抢抓发展机遇,注册成立了共富公司,从土地流转、劳务管理、租赁种植、原料供应、产品包装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实现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8万元的大迈步。“我们不光想着一步步变富、变强,还要变美、变好”,彭治学告诉记者,村庄在一边下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村庄建设提升。
“我们用村集体赚到的钱,加上政府拨款,修了路、更换了路灯,做了绿化。”不光村集体经济反哺基础建设,南官庄村还与“七河生物”进行村企共建,每个星期由企业帮助村庄清扫一次主路,并且为村庄提供挖掘机、铲车等各种机械设备,帮助村庄推进环境治理工作。“有了企业帮助,我们村保洁员的工作减轻了不少不说,村庄打扫得比以前更干净彻底了。”彭治学介绍,下一步村集体还将引进一条菌菇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升村庄收入。
“明年钱赚多了,我们就把村里的路铺上沥青;小街上的排水沟也统一处理,换上高密度盖板,再在每家门口栽上一棵小植物美化。村里小广场上现在来玩的外村人也越来越多,村里再有富余,就铺上塑胶跑道!”聊起以后的规划,村书记彭治学满是干劲儿。
南官庄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村企共建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的做法给不少“钱袋子”紧张的村庄提供了经验。在田庄镇,通过“村企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依托辖区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组织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目前共有青岛海达石墨、明皓机械等28家企业与村庄结对,累计出动机械300余台次,捐款近150万元,帮助村庄提升人居环境。在李园街道西马家疃村,通过开展“信用西马、村企共建”行动,企业为村庄提供机械和硬件援助50余次,捐款捐物40余万元,协助村庄解决环境卫生各类“老大难”问题……在平度,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企结对、社会企业辅助等方式,实现各方面的资源、资金引入,用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