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邻里间闹矛盾都是村干部来调解,我们虽然偶尔参与,但就怕别人说多管闲事,现在作为‘幺公理事会’的一员,就能放开大胆地讲了。”贵州省兴仁市大山镇猪槽箐村“幺公理事会”理事长唐光成说道。据统计,大山镇通过“幺公理事会”,累计化解村(社区)矛盾纠纷48件,获得群众称赞。
“幺公”是大山镇群众对当地文化程度高、有一定威信、处事公平公正、说服能力较强、普遍受人尊敬的老人的一种尊称。该镇结合当地风俗习惯,采取村级党组织推荐和群众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民主推选出95名“幺公”,以村(社区)为单位成立9个“幺公理事会”,围绕抵制陈规旧俗、解决矛盾纠纷等重点内容,搭建村民“说事议事”平台,不断增强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思想意识。
除了说事议事外,理事会还结合村(社区)发展实际,开设“农民讲堂”宣传政策形势、致富经验、实用技术,组织村民开展和睦乡邻、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各类评比活动,推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自从我们村有了‘幺公理事会’,大家有事都习惯找‘幺公’,邻里间的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效率提高了一倍。”大山镇老里旗村村民刘德昌感慨道。“幺公理事会”正逐渐成为当地移风易俗、化解矛盾、推动乡村治理、促进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李鑫波 张志会
责任编辑:李亚新 王晓乾(见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