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国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农业、工业齐发展,口袋、脑袋都要富,生活、环境同改善,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不能少。”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商平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金龙时常把这句兴村理念挂在嘴边。高金龙自2009年起担任商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他带领全村4300名党员群众攻坚克难,让商平庄村从昔日的落后村发展成为产业强、环境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2020年,商平庄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口袋脑袋都要富 基层党建当先锋
干部有担当,乡村有前途,发展有希望。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高金龙在全村推进“基层党建当先锋、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强素质、建制度立规矩,引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本领进一步增强。此外,高金龙每周五都会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并每月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党员参会率平均达98%以上。
“如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1+10’联系户等制度,已经成为全村党员自觉自律的行为。”高金龙介绍。目前,全村共划分为12个片区,通过村干部包片、片区长包街、党员包户的形式建强治理小网格。同时,村党支部还组织成立“矛盾纠纷排查”“村情舆情反馈”“卫生监督”“扶危济困”“先进评定”等十多个功能性党小组,并且选优配强党小组长,从根本上解决村内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难题。
工农服务齐发展 集体经济加速跑
商平庄村人多地少,仅有的3636亩耕地也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导致收益一直上不去。为开拓思路,高金龙到先进村调研走访“取经”,又召集村“两委”开会研究产业发展路径,最终确定了“念好农业经、唱好都市戏、打好工业牌”的整体发展思路。
在高金龙带领下,全村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电力部门支持,打下12眼机井,铺设3500米防渗管道,让1200亩耕地实现节能喷灌;统筹推进电缆入地工程,移除地上线杆电缆,为全村机械化耕作创造条件。其他方面,喜人的变化更是接连不断:建立“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与合作企业达成订单种植协议,在村内种植青豆、甜玉米2000余亩;推动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体验等都市农业,坚持“林田路水”并举,建设“美丽田园”,让农区变景区。
如今,在产业规范治理工作推进下,村内制鞋厂已达10家、服装加工点20余家,吸收剩余劳动力600余人。
发展思路开阔了,“闲不住”的高金龙又琢磨起了文旅产业的事。整合村内资源,建设村南乡情文化步行街,发展“夜景、夜游、夜购、夜食、夜健、夜娱”一体化的文旅商农融合新业态,进一步完善保洁、安全、卫生防疫等配套服务,设置农副产品、地域特色商品展销区……高金龙告诉记者,目前乡情文化步行街共有各类小商户81个,每天都吸引着上千名附近村民和雄安新区居民前来观光休闲,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街”。
生活环境同改善 魅力乡村绽新颜
“光是物质生活富足了还不够,人居环境一天不优化,农村居民一天不安乐。”撂下这句话,高金龙就带着村“两委”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原来的商平庄村处处是土路,一遇雨天就会道路堵塞、泥泞难行,给村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高金龙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通过项目配套争取建设资金,完成了村里大街小巷的全部硬化、绿化工作,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修通地下污水管道。看着昔日污秽不堪的污泥沟成了赏心悦目的荷花池、小游园,村内户户能见绿、出门可望景、举步闻花香,村民们都由衷地欣慰、自豪。
物质生活富足,人居环境改善,精神生活也要赶上前来。在高金龙带领下,村里相继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阅览室、农民舞台、文化广场、村史馆,教育、卫生设施逐渐完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乐园”。此外,村里还组建起了民乐会、舞蹈队,每年开展“孝顺好儿媳”“五好文明家庭”评选,举办“365故事汇”“重阳孝亲”活动。
责编:李亚新 刘云(见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