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乐基 田悦冉
近日,笔者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温汤镇进行社会调研时发现,该地乡村留守儿童存在手机依赖和过度使用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智能手机能够帮助他们跨越与父母交往的地理障碍,但手机里纷杂的网络世界也可能令他们深陷其中,甚至将他们引入歧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23亿gb,同比增长14.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在青少年群体中,“手机成瘾”的现象愈加普遍。对比乡村非留守儿童,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督的缺位、学校约束的有限以及社会关注的缺失,沉迷手机的问题更加突出。孩子们面对手机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对其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这种综合能力的缺失是媒介素养匮乏的体现。因此,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提升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培育机制。这个机制应由家庭、学校、政府三方共同构成:既要做到“各司其职”,又需实现“通力合作”。所谓“各司其职”,即家长要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规则,创造健康良好的数字生活氛围;学校应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从专业角度告知同学们正确使用媒介的方法,同时注重培育学生思辨、判断能力;政府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安全正规的媒介素养教学环境;而“通力合作”则意味着家庭、学校、政府彼此之间要加强联系,形成“家庭支持、学校引导、政府关注”的互动式培育机制,筑牢媒介素养培育阵地,如此方能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地为留守儿童建造网络安全防火墙,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数字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数字时代呼唤媒介素养教育,而媒介素养教育同样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面对建设数字中国的时代使命,数字化教育被赋予重要的内涵与责任,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数字化教育中的极为重要一环。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在于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媒介使用态度,还在于赋予他们数字化时代应具备的现代化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数字融入,从而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拓宽数字人才储备库。
总而言之,提升乡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是乡村教育的应有之举,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浪潮之下,乡村留守儿童的良好媒介素养将为乡村教育赋能,为乡村振兴蓄势。(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