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沿着101、207、303国道和连接内蒙古锡林郭勒南部各旗(县)苏木(乡镇)的道路上走了近千公里,一路走来,一路心痛,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交响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那就是有人把树种在了草原上。
出了河北张家口往北,道路两旁不时闪现出稀疏干巴的小树,这和记者几年前甚至十年前来时没有多少变化,惟一的变化是活着的树一个个变成了大小不等的“老头树”,死去的留下了一个个空空的树坑,似乎在那里张嘴诉说着生长的艰难,树根附近的植被早巳不知去向,映入眼帘的是裸露的沙地。而更为可悲的是,记者在锡盟南部的镶黄旗、镶白旗、正蓝旗甚至在靠北边的西乌旗走过时,随时都能在道路两边的草原上看见新挖的树坑,部分新挖的树坑已经延伸到草原深处眼力达不到的地方,道路两边不时还看见有人在热火朝天地挖树坑,在草原上远远望去就像鱼儿身上被剥开的鳞片一样(俗称“鱼鳞坑”),一路上时不时还碰见往草原上运送树苗的各式车辆,死去的树苗没有引起人们的觉醒,新的树苗又将在不久死去,留下的将是草原植被严重沙化,新一轮毁草种树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的节目在这个春天正在上演。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植树,成活率极低,即使偶尔有活下来的,包括草原上常见的柠条,遇上大旱之年也不能幸免。如果在这些地区植树后没有活的话,由于挖树坑时将地表的原生植物全部破坏(据测算,挖一个树坑连挖带踩破坏地表原生植被约1平方米),恢复植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有沙化一条路。我国草原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年度变幅大。据统计,正常年景,牧区无水或缺水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3。50年来,比较严重的旱灾平均每三年一次,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49条规定:“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荒漠一般指特别干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乃至100毫米以下;半荒漠指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250毫米以下。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面积大约1 3.8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3%。内蒙古年总降水量为50~450毫米,该区锡林郭勒盟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200~350毫米,如果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无疑是给脆弱的草原生态撒把盐一样。
近年来一直从事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多次看见遍布草原的“鱼鳞坑",每次他都大声疾呼当地有关部门停止在草原上植树。他心痛地告诉记者,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方,封育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保护草原生态的办法,保护好草原能催生降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如果在这种地方植树,因为缺水很难成活,即使种活也长不大,反而在植树挖坑的过程中破坏了草原原生植被,一旦沙化很难恢复,后果非常严重。他说,即使在草原上开垦饲料地都要合理规划,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才能允许种植牧草或饲草作物,何况是有组织地规模植树。草原上植树不是在搞建设生态,而是用人民的血汗钱在破坏生态,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