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北大荒集团圆满收官。
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1703.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4.8亿元——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463.1亿斤,播种面积4486万亩,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连续11年超过400亿斤,迎来“十八连丰”——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数字农服”app正式上线,注册用户突破50万,土地承包系统实现垦区全覆盖——数字农业蹄疾步稳。
“北大荒”品牌价值达1439.85亿元,17年间增长了80倍,位列“世界品牌500强”第412位——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全面深化改革后的北大荒,发展活力强劲,高质量发展特征逐步显现。
在这背后,是“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的强劲驱动,其中的“绿色智慧厨房、双控一服务、一体两翼、三库一中心”则如同一条条“高速路”沿着黑土地向着农业航母延伸。
“双控一服务”夯实农业根基 巩固大基地
面对新时代农业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如何将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紧密联结在一起,更好地带动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新时代赋予北大荒的新命题。
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双控一服务”恰恰就成了一条将产业公司、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和种植户连接到农业全产业链中的纽带。
2021年,肥料集团化运营率95%,种子集团化运营率92.2%。航化作业、农业机械纳入集团化运营,农贷助手线上开通,北大荒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体系进一步健全,让生资统供、粮食统营更加顺畅。
“上规模才能见效益”,北大荒集团深谙此道。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才能牢牢掌握话语权,才能实现企业和种植户效益最大化。
“这多卖的15万元,就是天上掉的‘馅饼’。”逊克农场第四管理区种植户陈旭告诉记者,过去最怕粮食刚卖完粮价就上涨,现在有了“二次点价”的销售方式,种植户卖完粮还能找“后账”。
2021年,北安分公司统一销售粮食116.3万吨,统营率达62%。规模经营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分公司在粮食市场上有了一定话语权,种植户每亩直接增收18.5元。
“垦区内集团化运营种子16万吨、农机具210台(套)、农化产品2049吨,协调机车在地方收获、整地面积超过350万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080万亩(次),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大豆亩增产33斤。”作为“双控一服务”承载主体的北大荒农服集团,在运行的第一年,销售收入就达34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组组数据的汇聚,印证了全面推广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农产品统一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前瞻性,具有北大荒特色的“双控一服务”模式正在以垦区为中心、向周边乃至全国辐射,北大荒农业产业链不断向两端延伸。
“一体两翼”提升价值链 打造大企业
如何摆脱单一传统的原料供应商角色,关键在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价值转换,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已成为北大荒完达山乳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利说,“完达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全线产品迭代升级。2020年以来,公司推出近百余款新品上市,对公司销售业绩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北大荒集团加大与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推进粮油营养成分健康新产品、成品粮油加工、全谷物食品加工、主食产业化等技术研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明星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培育壮大。
金融是血液,资本是食粮。面对传统发展模式举步维艰的痛点,北大荒集团果断推动战略转型升级。
2021年12月1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正式揭牌,这是北大荒集团加快拓展农业保险省外市场、创新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北大荒积极探索金融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赵光农场是北大荒最早开展“保险 期货”业务的农场之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北大荒集团响当当的“保险 期货”模范试点。
集团金融证券部经理叶挺波告诉记者,目前,阳光农险联合各期货公司已在15个农场有限公司开展了12个“保险 期货”项目,累计参保面积180余万亩,涉及参保农户约3.5万户(次),涉及理赔面积60余万亩,农户获赔6500多万元。
北大荒集团借力“保险 期货”模式,提高了农业产业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形成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通过培育一批、重组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秀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两种手段,反哺粮农实体经济高速发展,提高农产品价值链。
连续打出“组合拳”,足以看出北大荒集团布局资本市场、推进“一体两翼”模式的决心和速度。
“三库一中心”打造供应链 升级大产业
拥有良好的供应链来保证商品正常生产和流通,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
2021年12月18日,一辆辆满载着水稻的运粮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开进建三江粮库大院,仅用两天就完成了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工作第一阶段的20255吨水稻收购任务。从11月28日北大荒粮食收储集团最低保护价挂牌收购启动以来,“三库一中心”产地供应库发挥成效。
2021年,北大荒粮食收储集团相继在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宝泉岭成立合资公司,推进产地供应库增容。目前,北大荒集团仓储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为掌握垦区粮源、提高市场话语权,打造现代化新型国际大粮商打下了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北大荒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大基地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孕育出优质的农产品。随着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打造一套现代物流体系,把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终端市场,是北大荒集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完善的仓储体系是基础。这就需要提前布局产地供应库,直接供应各大城市的分销库,以及作为基地与终端之间中转站的物流节点库。
北大荒商贸集团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初步制定了以收储节点为基地、物流园区为分销中心、汽铁海空联运为运输保障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方案。
“目前,盘锦、德阳物流节点库已初具雏形。我们依托辽宁盘锦物流园区港口作用,开展稻谷饲用物流运输,利用四川德阳物流园区区位优势,向西藏地区供应米、面、油等农副产品,同时与北大荒食品集团合作,着手盘活盘锦、苏州闲置土地资源,建设承担物流节点库和城市分销库双重职能的城市分销中心。”北大荒商贸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周双林向记者介绍。
“库”有了,如何让货物在基地与库之间流通起来?“流”,是实现“三库一中心”规划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物流业务的基础上,以粮食物流为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整合北大荒集团的物流节点资源,打造现代物流体系,真正打通农产品交易的“最后一公里”,是北大荒物流集团战略重组的价值所在,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北大荒集团维护市场供给端和需求端供应链的能力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增加,北大荒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和企业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有力保障。
“绿色智慧厨房”重塑产业链 构建大营销格局
产品卖得好才是硬道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北大荒如何打造自己的“绿色智慧厨房”,把好产品送上百姓餐桌?
2021年12月30日一大早,居住在哈尔滨市清滨小区的唐女士指着记者外车体的北大荒标识上前询问:“你是北大荒的啊?你们昨晚上直播了吧,特别好,我买了好多北大荒的产品!”
北大荒集团以每月29日作为宠粉日,整合旗下各大企业“绿色智慧厨房”榜单产品参与直播,拓展线上渠道,仅12月29日当天抖音平台就新增粉丝13395人。
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实现从“农业思维”到“商业思维”的突破,才能在市场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北大荒集团营销部副总经理寇春雨介绍,以“北大荒”母品牌为子品牌背书,通过品牌联动,探索线上统一营销模式,构建了“市场共建、渠道共用、利益共享”的格局,提升线上营销占比,与线下绿色智慧厨房门店互为掎角之势,变生产推动为营销拉动。
绿色智慧厨房作为发展的核心,不仅仅是对接市场的营销平台,更包含了渠道、品牌、服务、标准、研发、仓储、加工、检测、金融等体系建设。
2021年12月初,哈尔滨市又一次面临疫情考验,位于阿城绿色智慧厨房项目园区的北大荒泰华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生产线上异常忙碌。为了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稳定、有序,工人们加班加点对蔬菜进行清洗、筛选、检测、分装,一盒盒新鲜蔬菜从这里送上了百姓餐桌。
在现场,项目生产副总经理王海燕告诉记者,园区按照功能划分涵盖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研发检测、果蔬保鲜、冷链物流、热链配送、国内营销、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今年,各生产线和功能区将陆续投入使用,产业链将在这里实现完美融合。
一端联结基地,一端联通市场,以市场倒逼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为北大荒布局全国市场提供样板,东北、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京津冀……北大荒的版图逐一点亮。
砥砺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向未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北大荒人将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措施落实,一个战略一个战略布局,稳扎稳打,在通往农业航母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