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将如何引领河南三农?-ag凯发旗舰厅

农民日报社主办

ag凯发旗舰厅-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动态 详情
“千万工程”,将如何引领河南三农?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杨建国
  • 2024-02-01 21:54:28

首次写入!引领三农!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仅首次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成为引领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的关键。

"千万工程"首入报告,传递哪些重要信号?"千万工程",将如何引领河南三农?

"千万工程",首入报告!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三农板块,以上述标题开篇。这不仅意味着"千万工程"首次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成为引领2024年河南三农工作的关键。

"千万工程"首入报告,意味着什么?

从全国来看,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农业强国建设全面起势之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支撑和深远的战略全局考量,也成为了引领2024年三农工作的关键。

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分别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行安排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中央"蓝图"已绘,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需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挑起三农大梁。

从全省来看,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先后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力有序推进河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特别是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楼阳生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对全省三农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并向全省发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召,为2024年河南三农指明了路径、划出了重点。

"千万工程"写入报告,是河南开创三农新局面的必然之选,也成为了引领2024河南三农任务书的关键。

学习"千万工程",河南重点在哪?

2024,河南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关键在哪?

本次报告,分别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个层面,划出了重点。

笔者认为,今年报告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实际上重点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粮食增产从何而来?

2023年,河南粮食产量1324.9亿斤,其中秋粮产量达614.8亿斤、增产19.6亿斤。

在有灾情的背景下,2023年,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高标准农田,2023年完成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二是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累计超过100万亩;

高位之上,实施粮食产能再提升将面临更大困难。随着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2024年河南粮食产能提升的空间在哪里?

今年报告既给出了"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的目标,也给出了三个关键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抓手。

一是抓单产提升。

报告强调,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

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加快形成集成配套的粮食高产增效方案,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展,将成为各地三农的"必答题"。

二是抓耕地保护。

报告强调,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当前,对耕地保护从单纯数量保护到数质并举再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转变。需要注意的是,生态这个关键词在耕地保护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笔者认为,这意味着不仅要注重维护耕地本体健康,还需将耕地与地上地下、周边环境相勾连,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角看待耕地资源结构、功能、性质变化过程。

三是抓高标准农田。

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告强调,新建高标准农田450万亩。

笔者认为,数字的背后,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央明确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历史性机遇背景下,2024年,河南在推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需要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2024,河南如何推动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今年中央对产业振兴有了新的导向和要求:

"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报告贯彻了中央部署,"农民增收"成为了2024年河南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2024,河南如何推动农民增收?

报告给出了三种方式:

一是,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报告强调,做足做好"土特色"文章,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业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家庭经营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增加了富民这个关键内涵。

这一方面意味着,做乡村产业,不能丢了农业这个"本",要紧紧围绕做强农业这个中心环节,延长产业链,嵌入新要素,打造新优势,创造新活力。在这个基础上,立足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让农业成为汇集整合资源、生态、技术、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百宝箱"。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乡村产业发展,必须以富民为目标和导向,乡村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抓产业载体建设。

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这方面,需要各地做好两项工作。

一方面,在产业载体和平台建设中,更加重视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另一方面,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

三是,抓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

报告强调,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笔者认为,如何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这篇大文章将成为河南农民增收,特别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命题。

2024,河南和美乡村怎么建?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河南如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报告给出了三个重点思路:

一是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

报告强调,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对河南乡村建设的整体要求,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和浪费,要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农民可接受程度的限度。

二是抓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报告强调,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虽显著改善,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在村覆盖、户延伸方面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

这方面,就需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提升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

三是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报告强调,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由传统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延伸,经营内容正由单一农产品生产走向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化。

当前,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已分别发展到20.3万家、27万家,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中,老杨认为关键在于突出两"能"——链接市场的能力、走向市场的能人。

2024,河南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成为河南三农工作重点,这也代表着河南三农工作正在发生重要转变。

2024年河南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报告给出了两个关键方向:

一是中原农谷。

科技是我国农业突出重围的重要依托,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化解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突出矛盾。

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

笔者认为,对于中原农谷重视的背后,是河南正在推动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重塑,加快构建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现代设施农业。

报告强调,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方案,建设一批植物工厂、禽畜立体养殖设施,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拓展农业生产新空间。

笔者认为,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的硬指标、硬任务,也是做好农业强省建设必须突破的瓶颈。

在耕地和水资源趋紧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来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为农业强省建设加速助力。

这方面,笔者有两点建议:

首先,着重创新引领。

当下设施农业,从种子到装备,国产化自主创新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少,设施农业"卡脖子"环节较多,这需要加强资源整合、聚力解决。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应该在这方面率先突破、率先解题。河南可以参考山东模式,组建省级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平台,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系统集成加快先进技术装备转化应用。

其次,加快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式发展。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要打通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全链条多环节,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而当下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仍有欠缺。

这方面,建议河南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围绕设施农业装备制造,是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新赛道。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分享至
相关新闻
关于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